医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媒体关注

《广西日报》刊登——广西结核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推动医保政策改革 科研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25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点击: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关海芳  通讯员 钟 华

广西结核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于2014年11月成立,挂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多年来,该中心大力推进结核病专业质量评价体系和信息体系建设,强化及提升全区结核病诊疗质量控制水平,创新管理方式,构建了以技术合作为纽带的传染病学科分级诊疗合作体系,推动门诊特殊慢性病目录新增耐药性结核病病种,实施结核病高负担地区主动服务健康全过程模式,扎实推进全区结核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相关技术规范、指南等在全区102家定点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自治区胸科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张凯介绍,多年来,广西结核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积极推动结核病诊疗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主编《结核病诊疗与管理质量控制手册》,主持制定《广西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评价策略》等多项省级技术规范;主持制定《学校结核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规范》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个案管理规范》等2项广西地方标准,并于2023年6月30日起正式发布实施,为学校结核潜伏感染者的预防性治疗及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标准依据,其中《利福平耐药结核病个案管理规范》的发布对提高耐药结核病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该中心还参与制定《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的治疗管理专家共识》等15项国内临床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这些技术规范、指南等已在全区102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全区结核病诊疗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初步形成。

同时,该中心构建了以技术合作为纽带的传染病学科分级诊疗合作体系。牵头组建了广西结核病专科联盟,现已吸纳成员单位90家,占全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87%,形成遍布全广西的结核病诊疗网络,打造了基层首诊、分级诊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

推动完善慢病医保

耐药结核病纳入广西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病种,治疗率从32.78%提高至97.36%

“在结核病的诊疗中,耐药问题是一大难点。”张凯说道。为推动耐药结核病纳入广西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病种,进一步提高结核病在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费基金限额支付标准,2019年11月,自治区胸科医院在全区63家结核病定点医院组织调研并形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结核病基本医疗保障调研报告》,向自治区医保局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推动门诊特殊慢性病目录新增耐药性结核病病种。2022年6月,耐药结核病纳入广西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病种,耐药性结核病门诊医保基金支付限额由2500元/人每年提高至居民40000元/人每年、职工80000元/人每年,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得到大幅减轻。

同时,广西结核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多管齐下,破解耐药结核病诊疗及管理的瓶颈。从2016年起,该中心在全区范围首创并试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托管项目,目前与桂平市、鹿寨县、武宣县、都安瑶族自治县、融安县等5个医疗机构签订托管协议。

从2019年起,广西在全区开展“二线抗结核药品减免项目”,对莫西沙星、环丝氨酸、氯法齐明、利奈唑胺等药品费用进行减免,减免比例为70%。项目实施以来,共为1578名患者减免药品费用2360多万元。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纳入治疗率由2018年的32.78%提高至2023年的97.36%,大大超过了国家要求的比例,群众健康得到极大保障。

2021年,该中心还牵头组织实施了“耐多药结核病精准治疗项目”,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为全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提供第二代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检测,患者一周内可快速获得14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结果。精准治疗项目开展两年来,共为患者减免费用89.02万元,实现医疗消耗最小化,病患受益最大化。

C 加强创新驱动

筛查确诊时间从两三个月缩减至两三个小时

为探索适宜广西特点的结核病主动发现的实施路径,降低疫情发生,2022年8月,自治区胸科医院成功立项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重大专项)《广西结核病高负担地区主动服务健康全过程模式的健康及推广》科研项目。

“该项目聚焦广西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家庭密接者潜伏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定义亚临床结核病并阐明发病机制、老年结核病患者的免疫特点等研究,研发结核病全程管理系统及AI诊断模型并推广应用,探索‘一站式’肺结核主动筛查模式,有效降低我区结核病疫情。”该项目组的副主任医师龚春明介绍。

过去,按传统筛查流程,接受筛查者需多次往返医疗机构,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到定点医院,历时2至3个月。为优化筛查及诊断流程,提高筛查率,项目组创新探索在筛查现场实施Xpert Ultra(一种检测结核菌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混检及在移动车上拍胸片和CT等“一站式”筛查模式。接受筛查者在现场仅需2小时即可完成筛查,大大节约群众的时间成本及交通食宿等经济成本;还可将筛查诊断结论前移,实现主动筛查早发现早诊断的二级预防目标,让肺结核患者能尽早接受治疗,减少患者在公共场所传播肺结核,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返回顶部